返回

清穿好孕:贵妃娇媚,四爷动心了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37章 为国创收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进口最多的除了粮食大米外,就是香料胡椒、金银器物和西洋钟表等。

  可是此时的西洋和南洋等国,对于中国的茶叶、丝绸、瓷器以及书画典籍等等商品的需求十分庞大。

  西洋和南洋国家长期大批量采购中国商品,给大清政府造成了很多错误认知。

  外国还派人来中国学习,可是中国却没有派学子去其他国家学习。

  对外国的认知都是极度缺乏和片面的。

  很多中国人从百姓到朝堂,大家都认为没有中国商品,这些国家的夷人根本没法生存。

  举个距离此时一百多年后的真实例子。

  晚清大臣琦善认为“制夷”易如反掌,只要不把中国的特产“大黄、茶叶”卖给外国人就可以了。因为外国人吃的东西不易消化,加上“地土坚刚,风日燥烈”,每天必吃大黄、茶叶,不然“大便不通立死”。

  控制了大黄、茶叶这一外国人的“通肠圣药”,那些老外们还不乖乖来降?

  清朝从上至下对于夷国的认知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,这个认知并不是个例。

  一直到大清的国门,被坚船利炮轰开后,才发生了对西方各国认知上的根本改变。

  李恬没那个长远的伟大理想,凭一己之力能改变历史。

  做自己能改变的事情,尝试小翅膀扇起一股风来就可以了。

  “九爷,干一票大的,比小打小闹可要快得多啊”!

  老九被李恬这大胆的想法给镇住了,“咱们没有海船,一艘海船都要十来万两,还需要船员水手……”

  李恬像是狼外婆一样诱惑着想赚钱的九爷,“咱们可以先和江南的大富商合伙入股,我有人脉。先试试水”。

  去年在扬州和南京时,李恬这个财神娘娘的名号也有不小用处。

  有些打着个攀交情或者想走四爷路子的人上门,其中也不少大商人。

  那时候李恬就已经和江南几个大商会的会长联系上了,在京城也没断了来往。m.hsrnsw.com

  “这个我得好好想想”。老九有点打退堂鼓。

  一船货物在海上漂半年,成本又高,风险实在是太大。

  当然利润也非常可观,要是顺利的话,一船货物出手利润起码翻几倍甚至十倍。

  那他这可就不是老爷子骂他的与民争利了,如果做的大了,可以算是为国创收了。

  老九想想,还真有点心动!
第237章 为国创收(3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